(相关资料图)
范浚《舜跖图说》修身养德
范浚认为好善与好利的一念之差,可以导致入圣与入狂的不同结果。其《舜跖图说》云:“欲知舜与跖之分,无他,利与善之间也。夫善利之念,间不容发,一发之差,遂分舜跖,学者可不戒且惧哉!……夫善利之念,起于心者,其始甚微,而其得失之相去也,若九地之下与重天之颠。虽舜也,一罔念而狂;虽跖也,一克念而圣。……人能于危微之际而得之,则亦几矣。”所以他告诫人们:“孜孜为善,所以熟吾仁也。苟为善而一罔念,则非孟子所谓孜孜者,为利之心殆将乘间而起矣。故又以克念罔念之说系于舜跖。好学之士,必有能知予心者。”
范浚提出了不少修身养德的具体方法,处理好善与利的关系。
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。从小机智过人,勤奋好学。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。他为官清廉,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,立志写一部通志,作为人们的借鉴。为了把握时间读书,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,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,它就会滚动,人也就惊醒了,可以继续研究学问,因此称“警枕”。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,便枕着“警枕”,如此学习的结果,终于取得了成功,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。
人生路途中,修身养德是一条永不停步的道路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修身方法,但总体目标是一个: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,做一名有品德的人。但在修身之路上,我们会面对种种诱惑,考验着我们的内心。在这个过程中,善和利似乎总是相互冲突的,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,成为一名修身者不可避免的任务。
首先,我们要知道善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。我们要在确保自己利益的同时,也不能伤害到别人的利益,要时刻牢记谁都不是孤岛。比如说,我们经常会面对工作和家庭的矛盾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既要为工作努力奋斗,也不能忽略了家庭的情况,要保证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沟通和交流。这也表现了我们对善和利的平衡把握,一般而言,在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之间的取舍,我们往往会在他人利益的基础上,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决策。
其次,我们要明确自己的道德底线,不做出有悖于人伦人性的行为。比如在网络上,有时候看到了别人的不当言论,或是收到了不正之风的信息,一时之间很容易就被带入了负能量的环境,虽然这样做可能带来更大的利益,但一旦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,必定会受到到良心的谴责,甚至是法律的制裁。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遵循伦理道德,守护自己的灵魂。
最后,我们要学会做到善于捕捉道德教育的机会,不断增强修身的意识和感悟。道德教育是一个全面、系统的过程,在生活、学习等各个领域中都可见一斑。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敏锐的视角,善于发现和抓住修身机会,就能够慢慢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。
总之,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,我们要善于平衡善与利的关系,明确自己的底线,不做对不起良心的行为。在保持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和认识的基础上,逐渐建立人格修养,发挥好自己的正面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