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热点 > > 详情
分类投放考验精细治理能力 全球视点

来源:个人图书馆-zhb学习阅览室  2023-06-22 11:35:05


(相关资料图)

长期以来,作为消费端主要的碳排放源,传统的城市生活垃圾倾倒、运输、填埋等处理工作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。特别是在那些垃圾分类规则不完善、缺乏垃圾分类活动监督的地区,焚烧与填埋都产生了巨量的碳排放。以北京市为例,“十三五”时期北京每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排放CO_2当量950千克,堆肥处理排放CO_2当量190千克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后,北京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了37.5%。这充分证明,在能源替换、技术改进的传统减排路径之外,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为碳减排工作提供了潜力巨大的新途径、新增量。

垃圾分类为碳减排作出的贡献是多元的,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。

一方面,垃圾分类活动具备直接减排效应。可回收垃圾可以减少资源浪费,以及可以减少新资源生产环节的碳排放。依据国际固体废弃物协会统计,每回收利用1吨纸张、金属、玻璃、塑料类常见的可回收垃圾,即可贡献1吨以上的碳减排。在此基础上,分类工作还能减少传统垃圾治理工作中被填埋处理的垃圾数量,减少了可能的二氧化碳、甲烷类温室气体排放,从垃圾减量的角度,也直接降低了消费环节碳排放。

另一方面,垃圾分类可产生间接减排效果。分类后的垃圾达成了干湿分离,能更高效率地完成焚烧和堆肥类资源化利用过程,用于发电、生产肥料和新能源。这类资源化利用的活动具有替代效应,即替代传统火力发电的碳排放。沼气、肥料生产收集的碳排放,产生了相对的碳减排。

我国当前仍处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推行、居民分类知识和习惯正在养成的阶段。在了解垃圾分类工作碳减排效应的同时,也不能忽视垃圾分类工作本身的管理难度。其中,社区和志愿者在垃圾分类政策落实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。对此,可从多方面努力。

其一,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公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。应利用大众传媒,在社区宣传栏、垃圾倾倒点设置垃圾分类宣传的广告、展板,让居民在生活场景、日常场景中更便捷地了解垃圾分类规则和分类活动的益处。在有能力分清垃圾如何分类的基础上,不断提升居民参与意愿和参与便捷性,以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落实。

其二,通过社区监督管理来培养公民的垃圾分类习惯。要利用志愿者力量、社区工作者力量监督居民的垃圾随意倾倒行为,与宣传工作形成合力,促进居民从行为上自觉参与实践垃圾分类活动,在此基础上逐渐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。

其三,激发企业动能增加垃圾分类的激励手段。应充分借助企业力量,通过更细致、更便捷的垃圾回收渠道,以碳积分或者现金的形式,从居民端收集垃圾、集中回收。用经济措施激励、鼓励更多的居民真正地参与垃圾分类工作。(李小勇 张 砚)

[责任编辑: 金凌冰]